时间:2011-09-20 01:20:00作者:王红茹 朱杉新闻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本刊记者 肖翊 摄
本刊主办“2011中国创新社会管理论坛”,政、商、学高端汇聚,共同探讨——
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如何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实习生 朱杉︱厦门报道
9月7日,由本刊主办的“2011中国创新社会管理论坛”在厦门举行,官员、专家、企业家汇聚一堂,从政策、理论、实践等方面探讨社会管理新路。
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正视矛盾,创新社会管理时不我待。中央其实早已做了周密的安排。
“完善社会管理”这一概念,最早出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
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
社会管理创新从政策层面实现大跨越,是在2011年。
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一词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而让“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中国政治事务中炙手可热的新名词,却是7月份刚刚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正式文件。因为没有对外公布,这份文件带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中央文件的四个关键词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获悉,今年7月,《意见》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并没有完全公开,仅限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才能看到。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该文件的内容其实就是将2月19日、20日胡锦涛和周永康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综合起来的一个政策性文件。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四句话: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在高小平看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主要是从民生的角度,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社会运行得更加和谐。
“社会协同”,首先是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政府要加强监管,让社会组织各自把责任承担起来。其次是发挥社区的作用。社区组织包括志愿者组织,以及基层街道社区、农村等。第三是政府的管理和社区的互动。要更多地发挥社区的作用,支持、引导社区进行包括养老等事业的发展。
“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管理是大家的事情,大家都要参与。“无论是民主党派,还是社会组织、基层社区,都要参与到社会管理里面来。”
高小平认为,中央如此重视和强调加强社会管理,主要源自社会深刻转型的大背景。“当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改革到一定时候,必然会触及到政治、社会更深层次的矛盾,所以社会的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管理的方式、服务的水平也需要随着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与之相适应。”
TBK,社会管理创新样本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主动进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
在北京,应用物联网建智慧社区,老人可以享受上门服务。不久的将来,包括“虚拟养老院”在内的14种高科技服务功能会陆续走进寻常百姓家。此外,北京在就业、医疗、养老、低保、教育、邮政等基本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一直在马不停蹄地进行中。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3年以来,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户籍制度等6个方面的改革,计划打破城乡樊篱,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厦门,TBK的建成,让厦门枋湖客运站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堪称社会管理创新的另一个样本。
据TBK创始人郑天送介绍,TBK的创新,“新”在它让客运与商业完美结合,在商业中融入文化元素,采取了温馨的机场模式,改变了过去人们对车站“脏、乱、差”的印象,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车站的印象。这种“客运+商业”的模式,在全国长途客运历史上算得上首家。
高小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TBK这种服务和创新的机制是社会管理逐渐从简单的就社会管理抓社会管理,向经济投资、社会和谐的共建、社区发展统筹推进的方向转变。
各地正通过“摸爬滚打”,在社会管理实践中进行全方位社会管理创新。
嘉宾
任玉岭 国务院参事
高小平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
杨宜勇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张世贤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胡仙芝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郑天送 TBK创始人
创新社会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任玉岭:我国作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社会管理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执政为民,关注社会民生,促进社会公正,实现、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这是中国具有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管理环境。
张世贤:创新社会管理从本质上说,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社会管理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从制度建设和执政措施上保证改革的成果为社会全体人民所共享。
胡仙芝:从内涵上看,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综合的创新系统,它包含着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包含着党委、政府、企业、社会机构以及公民个人等社会管理主体及参与主体的要素创新,包含着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也包含着社会管理格局的合理性变革。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不仅要包括社会管理的各个要素系统实现各自创新,更要关注相互之间的协作和互动,实现机制创新、综合创新及整体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政府如何作为?
高小平:一是通过财政,更多地用于公共事业,加强财力投入;二是政策调整,对政府提供的服务要有一些政策引导,让民间资本都参与到投资里面来;三是在社会稳定方面,政府也要推动社会矛盾的化解,使公众的诉求得到回应。
张世贤:首先,政府应该带头倡导社会管理的新理念。
其次,政府要带头改变公共管理中行政管理的衙门作风,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再次,政府要努力增加公共信息的透明度,不仅要公布“三公”支出,而且对于突发事件,要尽可能让老百姓知道事情的真相和原委,并及时发布处理的结果,不要让老百姓都变成“老不信”。
第四,要尽快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在社区和村民自治方面规范民主选举,强化公民参与,使基层管理者眼睛向下,真正为人民服务,赢得人民信赖。
最后,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减少对立情绪,惩治贪污腐败。
胡仙芝:作为社会管理的公共权力主体的政府,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
二要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制建设。
三要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
四要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
五要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企业如何作为?
高小平:企业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一是企业的生产不能唯利是图,要确保产品的质量,特别是与民生有关系的,如食品、服务性行业;二是企业要对周边负责,像文明城市建设、“门前三包”等与社会相关的事务,企业也要做好应做的事情。
胡仙芝:富士康的“11连跳”,康菲公司的漏油污染事故以及一些黑煤窑的责任事故屡屡发生不能杜绝,都显示了我们的一些企业在社会管理中的缺位和失范,需要我们创新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使企业的社会责任归位,使之回到社会管理有效的协同合作体系之中。
张世贤:如果说就业和税收是企业为社会管理的贡献还是分内之事,那么,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在社区建设方面的共享,则是企业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现代企业早已不是利润中心,而是各类利益相关者的综合体和组织形态。企业必须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才能做合格的企业公民。
郑天送:创新社会管理需要社会协同,企业也承担着社会管理的社会责任。企业一定要自觉承担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环保责任、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以及对职工承担的安全责任、社会道义责任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所必须强调的,也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和个人该怎么做?
高小平:个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要提高自身素质,做文明市民、文明村民,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文明程度;积极参加一些社会组织,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还包括道德建设、家庭和睦的建设等。
张世贤: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各类社会关系更加紧密,各类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各类协会、学会、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各类报纸、网站、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在公开和披露社会信息,规范和引导社会群体,客观报道和公正处理群体事件等方面,都可以而且必须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增大社会管理和协调的难度。社会组织还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组织活动要信息公开,严防组织或组织内个人出现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举措。
郑天送: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在信息社会中,塑造网络文明的社会新形态是创新管理的当务之急,个人不仅要做守法的合格公民,更要在网络传播时代为自己的言行所可能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负责,不能仅仅为发泄私愤置社会道德于不顾。个人所参与的任何社会组织和活动都要能够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社会和谐与进步。
胡仙芝:有效的社会管理,离不开社会协同,离不开公众参与。在这方面,我们更需要关注公民个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管理一定要重视和强调公民自我管理的作用,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和必然要求。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公民的有机联合,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推动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责任,使各种社会组织有效地纳入到社会管理体系之中,并不断提高其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更好地成为社会管理的可靠保障。
创新社会管理,该如何协作?
任玉岭:第一,要加大群众对政府、对官员的监督。第二,要下大力气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从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来改善民生问题。第三是要把社会服务的重点向普通人转移。普通人占社会的绝对多数,他们几乎是所有不公平、不正义的承受者,只有把普通人的问题解决好,社会才能安定,社会才能和谐。
杨宜勇:社会管理创新要有新的价值,就是要将传统政府的“他治”和社会组织的“自治”,再加上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三者的“共治”,三江并流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管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高小平: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包括个人)要在社会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社会的运行不是孤立的,每一个要素都在里面发挥自己的作用。过去主要靠政府推动社会的建设,现在应该形成一种合力。
胡仙芝:要实现我国社会管理的有效运转,政府、企业、社区组织、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公民都要行动起来,加强联动,互相补位。这种合作互动当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有待于一系列合作机制的构建,如公民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的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信息反馈机制、科学决策机制、信息公开机制以及司法公平机制等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虚拟社会、网络社会等的媒体表达互动机制等。
张世贤:总体上,政府主要负责行政管理的职能,企业主要负责工商管理的职能,社会组织主要负责行业自律、信息沟通和社会协调职能。应该说,三方面结合就基本可以确保社会管理没有盲区,没有漏洞和空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管理中往往出现政府管企业的事,企业管社会的事,社会组织管政府的事,存在职能相互错位、相互交叉的现象。甚至有利可图大家都插手要管,无利而又需要承担责任的事情各方面都躲。我们现在必须在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厘清各自的权力职责和责任边界。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要到位,不要越位”,遇到责任边界不清的区域,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承担,强化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