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舞蹈 比赛 提高
查看: 741|回复: 3

佛心境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2 21: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说既是错。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家妙语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此语虽人人皆知,但要真正领悟,又非易事。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所惑,或为利所动,或为官而奔波,或为爱情而苦恼。把名、利、禄、情,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却不知人生最大的财富只是自身的健康。记得有篇小说写一个爱财如命的财迷,进了一座黄金山,山内皆是黄金珠宝,大喜若狂。但因贪得无厌,终于陷入黄金山而无法出来,于是黄金山中留下几根白骨,岂不悲哉?由此可见,健康是最宝贵的,也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如果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

佛家妙语之二: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嫉妒是人生最容易碰到的事,李斯因嫉妒同学韩非的才能,向秦王进谗言而致韩非死在狱中;庞涓因嫉妒孙膑的学识超过自己,用毒计陷害孙膑,使孙膑致残。如以佛家妙语悟之,李斯、庞涓都是极可怜的人,他们纵然阴谋得逞于一时,但最后都不得善终。嫉妒是一种病,患嫉妒病的人,一生都不得安宁。他们今天害怕某人超过自己,明天又担心某人走在他前头,他终日生活在一种可怜的病态之中;相反,历史上真正功成名就的人,都以嫉妒为可耻。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他当年识拔后生苏东坡,有人便对欧阳修说:“苏东坡才情极富,若公识拔此人,只怕十年之 后,天下人只知苏东坡而不知欧阳修。”但欧阳修一笑了之,依旧提拔苏东坡。后人更加崇敬欧阳修。苏东坡脱颖而出后,更是感恩在心,他为欧阳修写的悼文,名动千古。

佛家妙语之三: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此话最为重要,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敌人,如流氓、无赖、小人,此等衣冠禽兽之徒可恶之极,但看穿了,也无非是一堆垃圾。人最大的敌人,还是人自己。一个人能战胜自己,也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怕的是自己患了病,茫然不知,处事犹豫不决,或过高地估价自己,由此而自大;或过分地崇拜他人,由此而自卑。一旦战胜自己,也就在思想上有了一个飞跃,人生会打开新的一页。

佛家妙语之四: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鼓掌,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容易。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之,这就是一种肚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练才能养成。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
仅以上四条佛家妙语,我以为足够每个人受用终生。归纳起来说,便是拥有健康、抛弃嫉妒、战胜自己、脚踏实地。这样做人,便不会有烦恼,不会疾病滋生。人的疾病,既有病理方面,也有心理方面的,后者对人的健康更为重要。心理上有了承受逆境的能力,有了病,也能正确对待,坦然处之,变有病为无病。佛家妙语,精诚之言,给我们凡夫俗子多少可贵的启示呀!

佛心禅语净灵台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


经典禅语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 差 "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真心是菩萨净土。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契证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怀体究,不坠机境,直下拔萃超群。
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佛是无心道人。
心遇缘而不动,是则一切法无性。
古德云:一心是万法之性,万法是一心之相。
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无阴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彻知缘起,便明法由心生。
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
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
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
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于逆顺境界中无起灭相,始离得增上慢名字。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佛相。离生灭而求寂灭。
汝若歇得念念驰求心,与释迦老子不别。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
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
不分彼此随处随时,皆是现量,这就是平等独立,大无畏,本来的面目。
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
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学道别无用心,直须见穷自己本源。
若得心中无事,佛至犹是冤家。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随处不失正念,自然脱体现成。
见性门中,唯在一念生信。
勇猛众生成佛在一念,懈怠众生亘涅盘三祗。
勇猛心不已必得果证。
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修行必到行起解绝,方有实益。
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益究无上妙道,穷则益坚,老当益壮。
为心无染,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静故,能生无量知见。
竹春生笋,不离于春,即与母齐,等无有异,何以故?为心空故。修顿悟者,亦复如是。为顿除妄念,永绝我人,毕竟空寂,即与佛齐,等无有异。
真如妙体,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无事不应。
解一即千从,迷一即万惑,若人守一,万事毕。是悟道之妙也。
森罗即万象,一法之所印。
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
作在心,秧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



发表于 2011-9-12 21: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22: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
发表于 2011-9-15 08: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月月乐艺术中心

GMT+8, 2025-1-10 13:33 , Processed in 0.2114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